哈斯塔特~奧地利第一天,雨。
從維也納機場出發,今天行程往西轉南,要直闖奧地利知名湖區,今天行程有兩個世界文化遺產,先流覽位置圖(地圖節錄自Google);不管喜不喜歡,就是下了一天的雨。
維也納→杜倫斯坦(瓦豪河谷2000年入選世界文化遺產)→梅克→哈斯塔特(1997年入選世界文化遺產)→聖沃夫岡(晚餐及住宿)
2012.09.19維也納/杜倫斯坦/梅克/哈斯塔特/聖沃夫岡,天氣︰雨
第一站瓦豪河谷區之杜倫斯坦(Durnstein)小鎮:從梅克(Melk)與克雷姆斯(Krems)間的多瑙河稱為瓦豪(Wachau),長約35公里,由於環境自然優美、沿岸有城堡遺跡及美麗的河谷,於2000年入選為世界文化遺產。記得在很遙遠的以前我就曾在奧地利旅遊資訊上見過瓦豪河谷的介紹,雖然經過很久,多瑙河、古堡、葡萄園、遊船、世界文化遺產,始終是我記憶中的瓦豪河谷。杜倫斯坦則是瓦豪河谷區知名的小鎮,話說今天的雨好執著,從杜倫斯坦一直到聖沃夫岡幾乎沒停過,濕答答的天氣,撐不撐傘都困擾。
中世紀城牆裡的小鎮就是杜倫斯坦,從斑駁的外牆看出有點歷史了,往右前方直走我們進入小鎮。
長長的石板路,兩側有許多商店,歐洲的小鎮大多是長這樣,雖然下雨,遊客還是有的,杜倫斯坦知名的特產是葡萄酒及水果酒,不少店家有提供試飲。
杜倫斯坦位於山丘上,穿過這些建物後,可以看到多瑙河流經小鎮的樣貌。
橘色的水果酒是當地特產,據說甜甜的,我沒試喝也沒有買,因為既不愛喝又覺得重。
沿小徑一直往前走,左側只剩矮牆了,多瑙河就在下方;這雨,撐傘覺得多餘,不撐又會淋濕,讓人好為難。
藍色多瑙河~真實的多瑙河並不像世界名曲描述是藍色的,有沒一點點失望。小鎮位處瓦豪河谷區,照片中的河正是多瑙河,看起來跟一般的河並沒有什麼兩樣~笑。
葡萄園及多瑙河都是瓦豪河谷印象,對岸有紅瓦白牆的小鎮,即便下著雨,還是開心終於有機會一訪瓦豪河谷區。
雨中告別杜倫斯坦,下一站是梅克。
梅克(Melk)小鎮,位於梅克修道院山腳下,所以正確來講,這一站應該是梅克修道院,這座位於多瑙河畔的的建築,已經超過9個世紀,是奧地利巴洛克建築的經典。修道院裡除了著名的大理石廳、圖書館、教堂、博物館,修道院旁還有佔地不小的公園。
來到梅克,正前方最遠處黃白相間的建築物就是梅克修道院~雨還沒停喔。
這是梅克修道院入口處。
超過900年歷史的梅克修道院,是外觀黃白相間的巴洛克式建築,有著不同於修道院樸實的奢華風格。
修道院裡面並沒有全部開放參觀,好像一般的修道院都是如此。
走道兩旁建物,也大多不對外開放,記得教堂在照片右邊,梅克修道院好大。
看看平面圖就能知道大概有多大,圖面左側建築是梅克修道院,緊臨建修道院的是花園,佔地好廣,最上面水藍色部份應是多瑙河。
花園入口,圖案很特別對不對,是花園的景色,下雨的關係,進去的人並不多。
佔地很廣的花園,只見零星遊客。
餐廳就在花園出入口旁,左邊是我們中午用餐的地方~好方便。
離開梅克,還在下雨~前進哈斯塔特。
哈斯塔特(Hallstatt):Hallstatt是Salzkammergut的一個小鎮,位於達赫斯坦山腳下、哈斯塔特湖(Hallstatter see)南方,Hall源自凱爾特語鹽的意思,而statt在德語則是小鎮。
哈斯塔特(Hallstatt)與鹽湖區(Salzkammergut)於1997年同時並列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忽大忽小的雨讓人無法招架,不一樣的風景不一樣的感受~全身濕答答。
哈斯塔特很小,不到半小時就逛完,因為下雨的關係,小鎮遊客似乎也不多。
沿小路往前走,左側階梯上去半山腰處,有一間規模極小的人骨教堂,我們有上去,但只在教堂外面;看過別人拍回來的照片,堆放整齊、彩繪、滿滿的人頭骨,看起來有點嚇人~。
依山而建的木屋,看似不規則,卻又亂中有序。
矇矓也能算是一種美吧~簡稱矇矓美。
離開哈斯塔特後,我們來到距離不太遠的聖沃夫岡,紅色這間是今晚住宿的飯店。
雨~停~了。超無言~。
再來談談哈斯塔特,這個小鎮真的很迷你,四季各有不同景色,說是奧地利最美的湖畔小鎮一點也不為過,第一次來是2005年10月底,時序應該是秋末冬初吧,陰天而且好冷;第二次來是2012年9月中,時序應該也才入秋,雨天還是好冷;運氣真的很不好耶,若不是我怕冷,超想冬天來體驗這個絕美小鎮的冬雪景色,說說而已,應該不會再有機會來了,用遺憾劃下句點吧。
下一篇,薩爾斯堡之鹽洞與茵斯布魯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