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德霍夫宮(Schloss Linderhof)正面


在山麓襯托下,白色林德霍夫宮真是非常耀眼


 



再靠近一點~這棟純白建築是路德維希二世的另一座宮殿


林德霍夫宮真的很小,應該只能算是個行宮而已


 


 


      大家好嗎?工作一直忙,已經又好久沒寫德國了,趁著記憶還算清晰的時候,趕快再進行下一個行程;從楚格峰離開之後,我們去了森林裡的行宮--林德霍夫宮&草原上的奇蹟--威斯教堂。


      林德霍夫宮(Schloss Linderhof);有純白色的外觀,周圍環繞佔地寬廣&修剪整齊的庭院,是路德維希二世生前建造完成並實際居住過的宮殿,雖然沒有沒有新天鵝堡壯麗的外觀,不過裡面奢華的程度更甚新天鵝堡,可惜宮殿裡面不能拍照,只能讓大家看看宮殿外觀及花園。


      規模小巧的林德霍夫宮,每個房間都是小小的,裡面並沒有皇宮應有的寬敞&大氣,然而又在小小的空間裡塞進與房間極不協調的大型家俱&裝飾,裡面全是精雕細琢的藝術品,值得一提..這裡面最豪華而且讓人印象最深刻一個房間,是仿凡爾賽宮&國王最引以為傲的"鏡廳",只可惜..把大型的水晶吊燈、巨大鏡子&黃金鑲嵌放進小小的空間,雖然是以反射原理想將房間的空間無限延伸,但我卻認為除了給人一種透不過氣的感覺之外,同時象徵了當時皇室最極致的奢華程度。


      除了宮殿的內部之外,在宮殿外面左右兩側各有一座花園,也都有數座雕像噴泉,正前方有一片平台、人工噴水池、台階&小丘頂上的維納斯廟(Terrassenanlage und Venustempel),在後方則有階梯形的人工瀑布&海神噴泉,最重要的還有佔地非常寬廣的庭院。


      參觀林德霍夫宮,真正讓我感到興趣的並非那個小小的行宮,而是路德維希二世這個國王..;在這宮殿裡面有個非常特別的設計,僕人們在一樓準備好餐點,放在那個設計好的餐桌上,再將餐桌升到二樓給國王用餐,如此一來,國王路德維希二世便可以在不跟任何人接觸&不被打擾的情況下用餐,他是個不喜歡政治&不愛跟人接觸的國王,真是個奇怪的國王;也因此路德維希二世很喜歡來這裡,而林德霍夫宮也成了他最常居住的地方。



外觀白色的林德霍夫宮只是個小行宮


入內參觀跟新天鵝堡一樣,須按照號碼順序排隊


在進去之前仍可四處走走逛逛


 



宮殿側拍


有藍天&綠樹的的陪襯,感覺整個建築非常亮眼


 



宮殿正前方的人工噴水池,據說水注可達30公尺高


碰巧遇到整點的"噴泉",讓後面的宮殿變得更渺小


 



宮殿正前方的人工噴水池、階梯、平台&小丘頂上的維納斯廟


 



海神噴泉(Neptune Fountain)


利用階梯瀑布奔流而下的水力來啟動噴泉


 



依山而建的階梯瀑布


正下方就是海神噴泉&林德霍夫宮


 



看起來有點浪漫的綠色隧道,在宮殿左右各有一處


走在裡面感覺還不錯,這隧道有點長


 



宮殿後方左右各有一片花園,也都各有數座雕像噴泉


看起來似乎是個對稱的設計


 




諾大的庭院&彎彎曲曲的步道


從進去到出來繞了一大圈,彷彿做了一場森林浴


 


離開林德霍夫宮之後,搭車前往菲森小鎮近郊,一片大草原裡面的教堂~威斯教堂


==============================================================


草原上的奇蹟─威斯教堂



草原上的淡黃色紅頂教堂─威斯教堂


 


 


      聽過草原上的奇蹟嗎?就是有個"被鞭打的基督"木雕像哭泣了,因而被視為是神蹟的表現,就是如此;看似簡單,但請不要小看這"被鞭打的基督"木雕像,威斯教堂因祂而建,每年從世界各地到此朝聖的遊客約有百萬人,在1983年的時候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威斯教堂(Wieskirche)--位於小鎮菲森的近郊,在一片綠色原野牧草上淡黃色外牆的教堂,這座教堂安奉了一座曾流出"淚水"顯現神蹟"被鞭打的基督"木雕像。據說在1730年在威斯附近的修道院為了配合基督受難日遊行,準備了一尊被鞭打的基督木雕像,由於雕像上血跡斑斑&遍體鱗傷的模樣,讓修道院神父看了於心不忍,於是未安排其雕像遊行且將祂放置在宿舍的閣樓上,四年之後~~有位宿舍管理員的姪女蘿莉經過許可,將這個雕像帶回她位於威斯農村的家裡,從此跟她的先生每天非常虔誠的膜拜&禱告,又經過四年~~在1738年6月14日的晚上,蘿莉發現雕像的臉上竟然冒出像淚水一樣的水滴,於是將臉上的淚水拭去,這則神蹟傳聞立即傳遍了附近地區,許多信徒爭相來膜拜,1740年在牧草上建立了一座小禮拜堂安奉雕像,之後有遠在瑞士.義大利.匈牙利.等地眾多的信徒,絡繹不絕前來朝聖,也因此感動了修道院院長,於是發動募款籌建一座華麗的教堂取代原來的小禮拜堂,1746年動工1754年舉行獻式,因為管風琴的設置&內部工程還持續進行,一直到1757年才正式完成。


      威斯教堂屬於洛可可式的建築風格,內部精美的祭壇、濕壁畫(詳※註)&雕刻裝飾皆呈現出無比的富麗及莊嚴,因此威斯教堂被譽為德國洛可可式教堂的經典建築。巴伐利亞草原奇蹟、青青草地上的教堂,樸實無華的外表卻能列名世界文化遺產,走進教堂才能體會教堂存在的價值。教堂內天花版上的濕壁畫--天堂之門,利用絕妙的構圖&繪製技巧,讓平坦的天花版看起來有拱頂的效果,宛如可以直達天堂一般深入天際,非常厲害。威斯教堂位於浪漫大道的行程上,如果有機會到浪漫大道一遊,千萬不要錯過這個受到保護的世界遺產。


※註︰濕壁畫(特別感謝Elbert爸爸提供的濕壁畫資料)



濕壁畫是由義大利傳入的作畫技巧,十八世紀時在巴伐利亞地區造成流行,可以保存兩、三百年的原色。


溼壁畫是很一種早就已經發展成熟而且被大量應用的繪畫技術,它是以色粉畫在粉刷了濕石膏的牆上的技術。


藝術家先將新鮮的溼的石膏塗抹在牆上,然後將具有水溶性的顏料快速的畫在石膏表面上。


這時顏料會很容易的附著在溼的石膏表面。等石膏乾燥之後,繪畫就變成牆的一部分了。


溼壁畫媒材中的石膏是固著劑,溶劑是溼石膏裡頭的水分。


溼壁畫的技術在十五世紀時期曾被文藝復興時代義大利的畫家們加以改進,並且發揚光大。


到了二十世紀,有一群墨西哥畫家又將溼壁畫重新運用,並加入新的創作概念,付予新的意義。


人類最偉大的溼壁畫作品應當是米開郎基羅在梵諦崗西斯汀教堂的天花板和祭壇上所畫的舊約聖經的故事以及最後的審判。



威斯教堂網站:wieskirche



天花板是色彩鮮艷的濕壁畫-天堂之門


平坦的天花版卻有拱頂的效果~不是很厲害


 



這應該是管風琴


 



這是中央主祭壇~裡面供奉有"被鞭打的基督"雕像


傳說這基督雕像曾經流下眼淚,而被視為神蹟,因此朝聖者絡繹不絕


因為拍得太小了,要放大看喔~"被鞭打的基督"..請看這裡..eframset.htm


 



被稱為--巴伐利亞草原奇蹟的威斯教堂


1983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這是威斯教堂後面的小路


可以看到四周全部都是牧草


 



草地上的教堂後方


也是一大片草原


 



威斯教堂前面


販賣紀念品的店家&咖啡館


 



離開時威斯教堂已經黃昏了


看起來還是非常漂亮


晚上繼續在菲森過夜,休息一晚之後我們將前往慕尼黑西郊的..寧芬堡


 


上一站..德國最高--楚格峰Zugspitze.. ,下一站..寧芬堡(Schloss Nymphenburg)


林德霍夫宮(Schloss Linderhof)&威斯教堂(Wieskirche)...2008.10.0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l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2) 人氣()